歌手 马思聪 资料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现汕尾·海丰)生日:1912年5月7日职业:中国小提琴家、作曲家代表作:《思乡曲》、《摇蓝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星座:金牛座生肖:鼠毕业院校:南锡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简介: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马思聪早年曾赴法国巴黎求学,并在后来考入了法国的巴黎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1932年初,马思聪由法国回到中国,并在同一年与王慕理结婚。此后陆续创作了《摇篮曲》、《绥远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多部著名音乐作品。1949年12月,马思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造反派的批斗。1967年1月15日晚,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次女马瑞雪和儿子马如龙出走香港,后由美国驻香港领事陪同飞抵美国。同年5月,在康生和谢富治的示意下成立的“马思聪专案组”(又名“002号专案组”)开始对马思聪出走的经过进行调查,株连马家亲属数十人。1968年,马思聪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这一罪名直至1985年才得以平反。
1987年5月,马思聪在美国接受心脏手术时手术失败,于5月20日逝世于美国费城,享年75岁。从艺历程: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海陆丰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
1915年——随父亲到海丰县公平镇外祖父家中,对留声机发生兴趣。
1918年——跟堂嫂嫂学习风琴,不久,母亲给他买了一架风琴。
1920年——入小学寄宿。学会吹口琴,后来又学会弹月琴。
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1924年——先后跟随四位老师学习小提琴,并创作《月之悲哀》和《项羽乌江自刎》。
1925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视唱和室内乐,还选修箫为副科。大考时,获该院最优二等奖。冬天,回到巴黎,在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巴黎国立歌剧院奥别菲尔多教授指导下学习小提琴。
1926年——因病停止学习小提琴,赴贝尔克海滨疗养,期间阅读了大量音乐名著。
1929年——二月七日,回国探亲演出,被誉为“神童”。创作钢琴伴奏的独唱曲《古词七首》,编为“作品1号”。1929年回国,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
1930年再次赴法,随毕能蓬学作曲。次年回国,先后在广州、南京、上海从事音乐教育、演奏及创作活动。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
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
1933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创作《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钢琴奏鸣曲》(Op.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馆长等职。
1939年——父亲马育航在上海遭人暗杀,长女马碧雪诞生。由于战争,从香港赶往中山大学迁校新址云南澄江。
1940年——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前往“陪都”重庆组织“中华交响乐团”。同年李凌奉周恩来之命拜访马思聪,从此马思聪和中国共产党人结下深谊。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
1946年——抵达上海任上海音乐协会理事长,同时担任台北交响乐团指挥。在上海和周恩来、乔冠华等有较多往来。年底任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
1948年——拒绝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赴美邀请。创作《春天大合唱》。
1949年——从香港北上到达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同年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1954年——随中央音乐学院由津入京。创作《山林之歌》(Op.32)和《新疆狂想曲》(Op.33)。
1956年——担任波兰“第九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在本届比赛中中国选手傅聪获第三名和“玛祖卡奖”。同年创作《淮河大合唱》。
1958年——赴莫斯科担任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评委。
1962年——以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创作反映中国红军长征事迹的《第二交响曲》。
1966年——遭揪斗,被关“牛棚”,被抄家。
1967年——一月十五日晚被迫出走,从黄埔前往香港,并转赴美国。同年,公安部成立“马思聪专案组”。
自1967年起,马思聪在国外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演出。
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经香港出逃,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从北京返回美国,周恩来托其向马思聪转达:“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1971年——开始动手写芭蕾舞剧《晚霞》。同年完成《小提琴回旋曲》、《阿美山歌》以及小提琴独奏曲《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
1976年——从女儿马瑞雪的诗剧中选取一节,写成独唱曲《热碧亚之歌》。
1978年——完成《晚霞》的全部谱曲工作。《晚霞》成为马思聪晚年的颠峰之作。
1981年——在台湾排演《晚霞》。
1984年——开始创作歌剧《热碧亚》。同年,公安部作出《关于对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为马思聪“叛国投敌”案平反的意见》。
1985年——文化部发出《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是年马思聪七十三岁。
1987年——完成最后的作品《热碧亚》。三月八日心脏病发作,因手术无效,于五月二十日凌晨三时零五分,在美国费城病逝。
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中国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
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和作品,对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他的其他管弦乐作品,在民族风格和西欧作曲技巧的结合上,作过有益的探索,有一定的贡献。个人作品: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
《牧歌》
《思乡曲》
《摇蓝曲》
《跳龙灯》
《新疆狂想曲》
《塞外舞曲》
《西藏音诗》
《山歌》
《抒情曲》
《慢诉》
《春天舞曲》
《秋收舞曲》
《跳元宵》
《史诗》
《第二回旋曲》
《小提琴回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双小提琴协奏曲》
《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芭蕾舞剧
《晚霞》
《龙宫奇缘》
歌剧
《热碧亚》
钢琴
《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
《钢琴五重奏》
《第四小奏鸣曲》钢琴独奏
《花儿集》
《鼓舞》
《巾舞》
《钢琴协奏曲》
管弦乐
《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山林之歌》
《塞外舞曲》管弦乐
《第一弦乐四重奏》
《龙宫奇缘》四幕舞剧管弦乐
《亚非拉人民反帝进行曲》
合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郭沫若词马思聪曲
《春天大合唱》
独唱曲
《李白六首》
《唐诗八首》
其他
《阿美山歌》,《四季歌》